close
慕羽
關鍵詞:“接觸即興”《這一天,那些事》
這個盛夏,被譽為亞洲“接觸即興”舞蹈教母的古名伸攜古舞團首次亮相北京77劇場,帶來瞭系列“接觸即興”工作坊和名為《這一天,那些事》的即興演出。讓我意外的是,這是一臺頗能讓普通觀眾親近的現代舞演出,由於預設元素和現場即興的巧妙編織,即便沒有太多現代舞觀舞經驗的觀眾也能自在地接受其中的“確定”和“不確定性”。
“接觸即興”是源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舞蹈傢對現代舞的反思浪潮,是一種深受東亞傳統文化影響的後現代舞,通常是一種雙人舞,也可以多人共舞,近二十餘年已成為對身心互動有熱切期待的舞者或“非舞者”的一種“世界身體語言”。
這種語言的強大在於——它能打破慣性思維,或是潛移默化的身體記憶。這種語言的魅力是身臨其境,就像你來到一場接觸即興的“大趴”JAM,也被稱為“舞醬”,如若不參與其間,多半會感覺自己是那個“多餘的人”。因為“舞醬”不是一種表演,不需要參與者自我“表現”,所要做的隻是放下思考,卸下防備,跟隨直覺,順應當下,用接觸到的身體動勢或各種“微語言”,比如視線、微笑、聲音……去引導或回應,跟隨或給予彼此的身體。如同我們的人生,不僅需要自我覺知,還需要對周遭的人、人群、環境保持敏銳和關註;需要關愛自己,關愛他人,同樣也需要被關愛。而且人生往往是沒有臺本的,計劃也趕不上變化。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,仍然有許多事完全無法預設,說不定就有瞭一場“說走就走的旅行”。
再打一個比方,在這個“共享時代”,接觸即興的“舞醬”就好比“共享舞蹈”,當然彼此之間不是經濟關系,而是身體信任關系,以及與空間的和諧。在此過程中,彼此從陌生到熟悉,從熟悉到信任,從信任到認知,從認知到開發,以此來表達對人、群體、空間、音樂或某種觀念的認知,以及對身體運動和身體意識的不同理解。參與者通常一起合作,結果都會出乎自己的意料。參與者彼此投入的“專註力”越多,就越能相互吸引、相互促進。
他們舞動的空間是向每一個人開放的,就如同7月16日那晚在77劇場的“舞醬”,當一層層的座位席被撤離後,劇場已經不再是一個表演場所,它全然開放給每一位想來舞蹈的人。其中有教母級“接觸即興”舞者古名伸和古舞團的舞者,也有北京舞蹈學院的現代舞專傢曾煥興、國際知名的獨立舞者戴劍,還有很多參與創辦於2012年的“北京接觸即興”每周聚會的人,以及一些舞蹈愛好者,甚至完全沒有任何經驗的普通人。或許他們中就有奔波勞累的都市白領,有每天還要接送孩子的年輕父母。專業的、業餘的,年輕的、年長的,有經驗的、剛入門的……身體在這裡沒有等級。
如果將“即興”與“接觸即興”運用到表演上,那麼觀演關系就成為一種新的“情境”,就好比觀眾作為“看客”或“路人”,去旁觀瞭其他人的生活,這樣的事件也是天天上演。作為臺灣唯一以“即興”和“接觸即興”從事舞蹈表演的專業團隊,此次臺灣古舞團的四場演出中的最後一場,古名伸將十餘年前一些作品的部分錄音和“野餐會”橋段“預設”進瞭結構裡,更有意義的是,竟然巧妙地關照到瞭一些前來觀舞的普通觀眾。因為還有不少觀眾不太習慣將自己的體驗代入,很在意編導在舞作中的表達,畢竟這是欣賞主題鮮明的“中國當代舞風式”作品不可或缺的態度。其實在現代舞的歷史上,以編導為中心的“編舞術”已經悄然走進博物館,編導與作品、編導與舞者、作品與觀者之間的關系早已是交互多向的瞭。
“用語言的不準確性來準確地說……懂瞭……真的嗎……其實……我想……”一組隻言片語在我們耳邊響起,這段十餘年前“語言不確定性”的畫外音恰好能引領此類觀眾,正如很多事情是語言說不明白的,你以為的“懂瞭”其實是因為自己主動的“投射”。身體語言更是具有這樣的特質,當然這取決於編導是否預設瞭明確的場景。野餐佈、音樂、零食……當身體語言被材料符號化時,編導的意圖和觀眾的投射很容易走到一起。
在一個小時左右的表演中,給人印象很深的是一對男女舞者互相較勁的場景,盡管演後談上男舞者許程崴強調自己“沒有角色的投射”,但兩人間近乎於技擊的動勢強度和動作速度,制造出瞭空間的緊張感,幸而古老師適時隔開瞭他們,整個場景竟然產生瞭某種“戲劇性”!很難想象,如果此時沒人介入,兩人會發展到怎樣無法收拾的地步。這便是觀看表演無法回避的投射,觀眾被一些“劇情想象”套路化,而舞者其實隻是做出瞭他們“當下”最真實的身體反應。
做一點平日裡不常做的事情,或許能在別人身上重新認識自己,以及身邊那些“熟悉的陌生”。“野餐會”這段生活化的場景是“這一天”發生的“那些事”之一,隨著英文老歌一首首飄出,舞者們紛紛打開瞭琳瑯滿目的零食,大搖大擺地吃開來,讓“那些事”變得更為具體,偶爾的慢動作或照片式的瞬間捕捉,更是活躍瞭整幅畫面,感覺像是看一臺“舞蹈劇場”演出。古舞團的即興表演之所以能讓人產生“角色感”,一個重要的原因便在於舞者們太不相同瞭。眼前的這五個人像一個傢庭,或是生活中我們在街頭隨意一瞥就能見到的男女老少一般。場燈點亮後,當其他人都在觀望之際,舞團最年輕的舞者第一個出場,在兩位現場樂師身邊起舞,一開始就主動建構起瞭自己的動作與音樂及環境的關系。一位優雅有型的年長舞者拿到瞭“一朵花”,並將花送給瞭另一位男舞者,一段男子雙人舞令人頗感意外,又是如此自然。而古名伸老師的身上具有一種平衡、中和的力量,她也可以和其他人一樣輕松地玩耍,還熱情地分發零食給觀眾,或自在地獨舞,抑或平靜地與他人共舞,隨性、沉靜、平和。
雖然即興表演中的舞蹈不是編排出來的,但也需要一定的“規則”或“命題”,並不是完全隨意的。“接觸即興”的奇妙之處在於一種“在限制中求自由”。與傳統舞蹈不同的是,其核心並不是超越風格化技術限制後的自由,而是身心釋放後,一種真實呈現出生命狀態的“自在”。
《這一天,那些事》中,這些規則由預設的錄音、現場音樂、道具、舞者人數、舞蹈單雙群的構想、舞段長度等等組成,其實這些元素已經與作品結構息息相關瞭。當然,現場即興演奏的音樂,以及鋪設的燈光,或是偶然間出現的物品,某位觀眾的反應,舞者與舞者的現場關系,也都有可能被代入整體演出中,使得每一場表演都成為“唯一”,不可再現,有“確定”的“不確定性”。
一臺長篇幅即興演出的精彩程度其實往往和確定的“限制”相關。當然,哪一場表演更為“精彩”並不是即興演出的訴求,真實的“意外”比“精彩”更為重要。就像我按照計劃去看演出,卻在旁邊的“無用展廳”意外地邂逅瞭設計師馬克的“無用之土地”展覽,這是屬於我的“這一天,那些事”。在這個時時刻刻強調“有用”的時代,“即興”的表演也是“無用”的。其實它是沒有“經世”之用,但卻有著生命之用,與我們之所以為“人”的本真和本性有關。
供圖/古舞團攝影/陳若台中二手餐飲設備買賣軒
(原標題:一場向每個人開放的“共享舞蹈”)
台中二手冰櫃收購
本文來源:北青網-北京青年報
責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
二手餐飲設備收購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